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一带一路”上的央企角色

发布时间:2017-06-05浏览次数:5572次

央企“走出去”首先要定位自己是一个企业,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对项目的选择要慎重,对风险的考虑要全面,确保国家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这是最根本的出发点

  近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其中,央企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5月8日,在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介绍说,三年多以来,我国共有47家央企参与、参股、投资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576个项目。

  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央企出海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不适应海外经营制度的缺陷正逐渐凸显;在投资领域和制度层面,中国企业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何当好“主力军”

  作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代表,国有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2016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前十大项目投资,其额度占到投资总额的近43%。

  在发布会上肖亚庆也介绍,中央企业境外单位9112个,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截至去年底,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参与的投资类的项目就有1576个。

  肖亚庆表示,“这些年来,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年均投资增长15%,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这些项目很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

  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和产能合作方面,央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都取得了大量成果。

  湖南省国际经济与国际工程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洪联英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应该分阶段,初期阶段应该称“主力军”和“领头羊”;到有序建设中期阶段,应该称“牵头企业”比较合适。但不论哪个阶段,国有企业都起引领作用。

  “一带一路”上,国有企业采用股权制或契约制等混合制方式带动或抱团民营企业“走出去”,既淡化国有身份,又能充分发挥其牵头地位和引领作用。并且,只有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和实现价值增值,才能在东道国体现中国企业的价值。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刘纪鹏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资本出海的“主力军”,央企无疑在其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央企“走出去”首先要定位自己是一个企业,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追求经济效益。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对项目的选择要慎重,对风险的考虑要全面,确保国家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这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把握这一战略高度之后,就是要强调对风险的控制,包括所在国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并且要在法律上给予高度重视。


版权所有:内蒙古科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蒙ICP备1700170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550号  电子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内蒙古商标代理 内蒙古专利代理 内蒙古著作权登记 内蒙古科技项目申报

版权所有:内蒙古科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蒙ICP备1700170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550号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