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正处于军民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
。”近日召开的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军民融合大数据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研究院总工程师乌宝贵如是描述了当前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总体状况。
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领域作为军民共用性极强的重要领域正加快形成多维一
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某种意义上,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民营企
业“参军”拓宽了赛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攻防以及自主可控软硬件等技术成为军
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军民融合向新兴领域拓展
那些在特定装备市场领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能力强、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被
称为军民融合中的优势民营企业。北京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研究员栾大龙表示,事实上,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实现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转变。“近年来,我国兵器工业集团全年实现民
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4%,各军工集团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基本稳定在70%至80%之间。”
栾大龙的介绍得到了赛迪智库军民结合研究所研究员贺昕的印证。贺昕提供的数据显示,我
国民口企事业单位在具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承制资格的单位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
2/3,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签订总数中的占比大约为1/3。而这其中,将近50%的进入军品
供应体系的上市民营企业从事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设备领域。
随着网络、太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蓬勃兴起,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开始向
新兴领域拓展。据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民参军企业分布在信息通讯、汽车制造、建筑
业、化学纤维、仪器仪表、电气器械、器材制造业等各个不同的行业,其中计算机、通讯和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23.1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占比14.13%,电子信息产
业领域的“参军”民企在全部“参军”民企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40%。
贺昕表示,新兴领域的军事和经济高度融为一体,具有技术军民通用、设施军民共用、信息
军民共享、军工行业垄断尚未形成的特点,既是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增长极,又是军民深度融
合的最佳结合部,也是牵引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凭借在信息领域的独特优势,新兴领域
的军民融合无疑为民营企业“参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