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但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3道共计12分的高考语文阅读题刷爆了朋友圈。这3道阅读题出自今年的高考全国卷Ⅱ,该题目从创新引领发展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现状等角度命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知识产权”从专业术语到高频热词,继而写入高考命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知识产权领域时事话题走进了公众视野、千家万户, 成为每一个为国家创造未来的年轻人必备的基础知识。也许,这就是“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正在从顶层设计走向社会共识,从政策层面进入常识领域的最生动体现。
现在,官微君带你来一起回顾一下这次的知识产权试题:
在2018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中出现了一道全部以知识产权为内容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分值高达12分,如此直截了当、举足轻重地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知识产权的试题,在中国的高考历史上尚属首次。 1 今年,第一批“00后”迎来了高考。关注时代变化,以及身处这个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的作为,乃是新时代年轻人理应关注的重点。当今时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不断加速。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突出。知识产权问题已普遍为国际社会所重视。了解和关注知识产权,是这个时代对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人提出的基本要求,这也是知识产权成为今年考题的缘由之所在。 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正从资源要素转向创新驱动。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据统计,2007年到2017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9.6万件增长到136.6万件,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从235.3万件增长至1492万件。著作权年登记量从15.85万件增长至274.77万件。植物新品种总量从0.16万件增长至1.1万件。这一系列数字,彰显了国内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强烈需求,也彰显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所激发出的蓬勃的创新创业活力。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主旨演讲,他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的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刻阐述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因此,知识产权在高考试题中用“12分”的价值来体现也就不足为奇。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这进一步提升了知识产权的社会关注度,使之成为公众口中的“热词”。其实,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还不仅仅只有12分。有细心人发现,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出现科技创新内容;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关注版权产业发展;北京高考文综卷涉及高质量发展等等。尽管相关内容在往年高考试题中也曾出现,但如今年考题中占比之重前所未有。今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整整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已经认识到知识产权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调查显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由2012年的63.69分,提高到2017年的76.69分,总体步入良好阶段。据悉,知识产权已经融入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育课程当中,甚至成为一些学校的“必修课”。 4 “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对于广大莘莘学子来说,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我们终将投身社会,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在此,官微君也号召广大学子,学好知识产权这门功课,不仅仅只为高考过关,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这门本领,成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有用之人,为我们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