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11月我国建立科创板以来,众多实力雄厚的科技企业跃跃欲试,其中国家高科技企业表现抢眼,其原因在于科创板上市要求:知识产权的要求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时有相似之处,但对科创板上市的要求却比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要高出不少。
以下4个结论是通过对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下文简称《高企指引》)与《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下文简称《科创指引》)中有关知识产权内容的得来。《高企指引》虽然也把专利作为一个评分指标,但是并不排斥实用新型专利,而《科创指引》只将发明专利作为评价指标,同时还会考虑到专利数量和布局情况,以及核心研发人员等内容。 在《高企指引》的评分条件中,虽然知识产权有30的总分值,但是知识产权对在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一项的分值只有8分。而《科创指引》则规定:“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需要在5项以上”。如果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与主营业务或核心技术非直接相关,或虽直接相关但没有形成主营业务收入,在评比中都会被认定不符合条件,这无疑是提高了科创板上市的门槛。《高新指引》在知识产权获得方式方面要求比较宽松,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或者通过受让、受赠和并购等方式即继受取得的知识产权,都是符合标准的。即便自主研发获得的分值更高,但分值差距不算大。《科创指引》则不同,通过众多实际案例研究分析,《科创指引》看重企业自主研发取得知识产权,过多的非自主研发取得的知识产权,反而会在评分时成为“眼中钉”,影响企业科创板块上市。《高新指引》对于企业的知识产风险监管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而《科创指引》则对此要求非常严格。根据数据调查显示,知识产权专利纠纷是科创板块的主要拦路虎。因此企业要意识到知识产权布局的重要性,要从管理、研发、设计、产品、市场方面建立一整套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制度。 以上就是有关《高企指引》与《科创指引》中知识产权的相关要求对比。企业的发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出来的。想在科创板上市,那么先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限于行业间的公益交流和知识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