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添活力 赋能发展增动力

发布时间:2022-10-19浏览次数:287次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积极作为,不断强化科技战略力量,汇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塑造了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支持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链日趋完善和延伸,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科技、社会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成绩喜人。2012年至2021年,科技资金总投入超过20亿元,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6%提高至2020年的1.67%;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到2021年增加至近50亿元,是自治区增长最快的盟市;为全市科技型企业、科技平台载体、研发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兑现奖励经费累计达到1.3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41家增加至2021年的3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1年增加至229家,稳居全区之首;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228项,成交总额达到211.59亿元,位居各盟市首位;专利授权从2012年的1140件增加至2021年的6620件,居全区之首;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7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423项、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奖励256项。

科技自立自强建高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截至2021年底,呼和浩特市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家、科技园区24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特色产业化基地7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家、众创空间42家、星创天地48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9家、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17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93家、新型研发机构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2家……一串串数字的背后,见证了呼和浩特市创新发展的速度。

科技强,种业强。具备国际水平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已经在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保、育、繁、推”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未来,依靠种业科技,打造以内蒙古为中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的蓝图已经绘就。
打造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企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向企业集聚,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在乳业领域,伊利集团系统研究了中国母乳成分构成,率先构建中国母乳成分数据库,破解了母乳化婴配粉创制中脂质易氧化、0-酪蛋白难分散、产品冲调性差等技术难题,实现了高品质婴配粉制造质的跨越,获国家发明专利20件,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项。

在种业发展领域,赛科星公司围绕家畜航天生物材料诱导处理、家畜新型干细胞诱导建系、家畜生产性能遗传检测筛选以及家畜性控冻精生产新技术开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培育出国内GCPI排名第一的奶牛种公牛,为呼和浩特市奶业振兴再添新动能;种星种业公司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粮饲兼用新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每亩增产6%以上,深受种植户喜欢,已取得内蒙古审定的自主知识产权玉米新品种17个,获专利1项,自治区级农业丰收奖1项。

在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领域,中环股份首次研发出12英寸超大硅片“夸父”系列,一举打破了世界单晶8英寸硅片技术壁垒,大幅度地降低了光伏电站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发电成本,有效推动全球光伏市场进一步发展。内蒙古河西航天科技公司自主研制的F-12高强有机纤维属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目前产品已在导弹发动机、固定翼飞机、飞机发动机、高强绳索、飞艇蒙皮材料、体育用品上实现应用,对关键原材料实现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呼和浩特众环集团与北京工业大学、北一机床共同研究大型刀库及自动换刀装置关键技术,完成机型产品的定型设计与系列化设计,使我国刀库及自动换刀装置的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改变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电子信息领域,显鸿科技与中国中铁合作把蒙芯芯片植入混凝土结构件内,系统实现对混凝土管片的生产、检测、存储、运输、安装、维护、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静态和动态数据跟踪和采集,是保障高铁、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行的有效解决方案。

书写民生科技的新篇章


依靠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呼和浩特市地铁也拥有了智慧“大脑”,调度、运行、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从此呼和浩特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以建设宜居城市和智慧城市为目标,呼和浩特市地铁强化智慧城市与数字社会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等关键技术研发。由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的城市轨道交通融合云项目,是全球第一个线网级、多业务的“城轨云”平台,国内城轨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的“呼和浩特样本”,可提升资源利用率50%以上,节省前期投资40%左右,节省人力成本30%以上,提升整个平台安全性80%以上,提升业务服务可靠性50%以上,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评定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十件大事’之一”,并列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示范工程。
由呼和浩特市市政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研究的二环路智能限高与监控系统集成技术项目,运用物联网、AI视频分析、大数据等技术,建成了智能限高监控平台,解决了超限车辆在城市道路中通行的管理难问题,并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限高监控系统技术专利,提高了呼和浩特市智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了城市精细化治理工作,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道路噪音等问题,对促进绿色城市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针对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现状,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积极引导企业重点开展了生态建设与修复相关技术的应用集成和示范,促进本地区生态环境整体修复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打造北方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科技支撑。

由蒙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通过种植乔木、管理灌木、恢复草地、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措施成功恢复了和林格尔县4万亩植被严重退化的黄土丘陵。项目凭借着优良的植被恢复成效、实际产生的经济拉动成果、良好的社会效益,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获得2013年第八届“中华慈善奖”和2017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城市奖特别提名奖。

蒙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呼和浩特市医药卫生体系的优势和特色。内蒙古大唐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重点中药生产企业、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规模化蒙药生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具备生产散剂、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能力,皮炎宁酊在全国同类制剂中市场占有率第一,兰太、元和、奥特奇等企业的苁蓉益肾颗粒、参竹精片、清热八味胶囊等药品已在全国形成知名度,有力传承和发扬了蒙医药历史文化,促进了蒙医药事业全面发展,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下乡、技能培训手把手,跟踪服务到田头,倾心服务“三农”,科技特派员们活跃在基层一线,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见证了呼和浩特市民生科技的“温度”。

十年来,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平均每年选派500名左右科技特派员,实现了对9个旗县区农业科技园区、基地服务的全覆盖。由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协办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达300余家,从市域外累计引进新品种500余个、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800余项,培训农民累计达50万人次。积极部署科技特派员对自治区级贫困村的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选派73名科技特派员对67个自治区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100%覆盖。

2021年5月25日,呼和浩特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正式启动,选派的10个科技特派员团队,覆盖了呼和浩特市农牧业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精准解决乡村振兴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在呼和浩特市转移转化,深入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新成效。之后又于2021年11月和2022年9月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建立了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为呼和浩特市工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智力支持。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限于行业间的公益交流和知识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内蒙古科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蒙ICP备1700170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550号  电子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内蒙古商标代理 内蒙古专利代理 内蒙古著作权登记 内蒙古科技项目申报

版权所有:内蒙古科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蒙ICP备1700170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550号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客服